10月10日,由中交路建承建的重庆巫山廊道项目1号隧道顺利贯通,标志着项目整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,为渝东地区“资源绿色输送”按下“加速键”。
据了解,巫山地区矿山资源储量丰富,达1.3亿吨,设计年产规模为400万吨。长期以来,当地矿产资源外运主要依赖传统汽车运输模式,这一方式不仅易造成区域交通拥堵,加剧道路磨损与维护压力,更会产生大量粉尘、噪声污染,同时伴随运输途中物料撒漏等问题,给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、出行安全及周边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困扰,成为制约当地资源开发与民生改善的突出问题。
作为渝东地区连接“矿山资源”与“水运通道”的关键纽带,巫山廊道项目起点为巫山矿山工业广场,终点位于三溪乡鳊鱼溪码头,拟建设约9公里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系统,其中1号隧道长约4公里,2号隧道约0.5公里(已贯通),3号隧道约4.5公里。
建设过程中,项目团队锚定工期目标,系统梳理重难点施工环节,通过安装智能化监测系统,不断优化完善安全管控体系,及时发现消除施工安全隐患;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环保要求,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,及时投入洒水车、雾炮机、绿网、绿植等物资设备,营造共建美好生态的浓厚氛围;对工地车辆顶端加装防撞装置,有效降低了运输途中遭遇山体落石的风险,并多次组织志愿者配合地方清理临山滑坡路段,及时恢复路面通行条件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通讯员 周蒙)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